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存栏约占世界总存栏数的一半。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原料霉变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饲料工业生产和养猪业的发展。
1饲料霉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危害
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饲料有一半以上是因霉变所致,每年因饲料发霉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动物饲料的发霉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在我国特别是南方普遍存在。
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裸露,适宜霉菌生长,导致饲料品质劣变,大大降低饲用价值。同时,霉菌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霉菌毒素,直接危害畜禽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大批家畜中毒死亡,并对家盲健康和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害。饲料霉变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素(AF)、呕吐霉素(DON)、赤霉烯酮毒素(ZEN)等,霉菌毒素引起饲料质量下降,适口性降低,从而造成采食量下降,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饲料霉变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猪吃了霉变的饲料,主要对猪产生以下危害。免疫抑制,猪群抵抗力下降;营养物质损失,适口性差;生产性能下降,生长速度缓慢,猪肉品质差;诱发疾病,引起繁殖障碍病。不同阶段的猪只中毒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各种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不同,对猪造成的毒性也各不相同。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因饲料的种类、剂量、饲喂的时间、毒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猪本身的品种、年龄及健康状况有所不同。据报道,饲料中AF含量为2.0mg/kg时,可使猪体重由对照组的33.7 kg减少到29.7 kg。AF通过胎盘屏障转移到胎儿,引起胎儿畸形,导致产仔减少、产弱仔、死胎和木乃伊。急性中毒的个别母猪发生流产。公猪AF中毒则表现性欲下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Kordic等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2.09 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显著地降低了青年母猪的繁殖性能。ZEN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出现异常变化,如阴户红肿、包皮肿大、以及常出现发情症状、不孕、假孕、流产、死胎、公猪性欲减低等症状。从32日龄开始对公仔猪饲喂9 μg/kg剂量的ZEN,在其1岁时,发现公猪的精液浓度明显减低,而且睾丸发生萎缩。对于母仔猪则导致卵母细胞不能正常成熟,发现染色体出现异常现象。DON引起猪呕吐,血尿,内出血,免疫反应被抑制。其他毒素方面如赭曲霉素的污染范围较广,几乎可污染玉米、小麦等所有谷物,而且从样品检测来看,污染赭曲霉素的急性毒性较强,具有致畸性。给畜禽饲喂含赭曲霉毒素含量1 mg/kg的饲料1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的现象,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致死原因是肝、肾的坏死性病变。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危害正常的生长繁殖健康。
2霉菌毒素的脱毒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脱毒剂是近年来饲料工业常用的饲料添加剂类。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分为霉菌毒素吸附剂和霉菌毒素转化脱毒剂。霉菌毒素转化脱毒法又可分为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脱毒法、氨化灭活法等。脱毒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与原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目前饲料生产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物理吸附脱毒法。
2.1物理吸附脱毒法
物理吸附脱毒法的原理是利用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物质来吸附饲料中的毒素。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具有简便、有效的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所需要吸附的毒素种类不同而选择不同吸附剂。由于生产中经常是多种毒素混合污染,因此这类吸附剂常是多种不同吸附剂共同使用。目前用于霉菌毒素吸附的物质主要有如黏土类、活性炭、改性硅铝酸盐晶体、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等,在生产中,通常这些吸附剂均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来加强这些吸附剂的霉菌毒素吸附效果,如纳米蒙脱石是利用天然蒙脱石为原料,经进一步的处理而获得的直径在100nm以内的高度提纯的蒙脱石。经过处理的蒙脱石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大幅度提高吸附能力。
2.1.1黏土类吸附剂
常用的有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水和硅铝酸钠钙等,因为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离子吸附能力,对霉菌毒素有一定的选择吸附能力。该类物质对黄曲霉毒素吸附较好,但其对其他霉菌毒素吸附能力较差。该类吸附除能吸附霉菌毒素外,还能吸附肠道内有害微生物所分泌的毒素,因此还对禽畜类腹泻、痢疾等疾病预防和治疗有独特的效果。黏土类吸附剂具有无耐药性、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无休药期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吸附剂能够与饲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药物结合而降低其效果。因此在生产中不宜添加过量。
2.1.2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高的多孔不溶性粉末状物质,是一种较常用到的吸附剂,它的比表面积可达500-3500m2/g。体外试验表明,活性炭对多种霉菌毒素有较好的吸附脱毒作用,但是由于活性炭属非特异性霉菌毒素吸附剂,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对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有吸附作用,对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如土霉素等有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此添加过量易造成饲料营养元素的损失。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不宜大量添加,可以配合其它吸附剂共同使用。
2.1.3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用作霉菌毒素吸附剂是近年来脱霉剂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用作脱毒吸附剂的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类。Swamy等在猪体内试验研究表明,葡甘露聚糖对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如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等有一定的脱毒作用。该类吸附剂对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无显著的吸附作用,同时还可能对动物的其他生理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广谱的,具有很大潜力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3.2生物转化脱毒法
生物转化脱毒法是指采用某些特殊的酶或者由某些微生物产生这些酶,将霉菌毒素进行生物降解或者生物转化而脱毒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酶的特异性降解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降低其毒性来达到脱毒的效果。而所用到得酶可以是直接在饲料中添加,也可以是添加高表达这种酶的微生物,使之在胃肠道中自然繁殖并表达这种酶。生物转化脱毒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影响较少。因此是最具有前景的一项霉菌毒素脱毒技术。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如何保证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不影响酶或者微生物的活性;二是在利用生物转化法来降解霉菌毒素的毒性时,其代谢物可能仍然具有毒性,有些毒素在代谢过程中可能毒性还会增强,目前这一类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由于饲料中往往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单一脱毒法在使用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在生产应用中,为了增加脱毒效果,往往采用多种脱毒方法来共同使用,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脱毒的效果。考虑到多数霉菌毒素均会对动物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毒性损害,在对霉菌毒素进行脱毒处理的同时,应根据情况对动物进行保肝护肝,进一步加强肝脏对霉菌毒素的代谢作用。另外,霉菌毒素还可以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一些有利于机体提高免疫能力的添加
剂同样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多途径,全方面的措施来清除毒素对动物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对于当前避免毒素对动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在收获、运输和存储期间的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现象非常普遍,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己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受到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及费用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个批次的饲料及原料进行检测。在无法准确知道霉菌毒素污染种类及污染水平的情况下,在饲料中常规定量的添加霉菌毒素脱霉剂是一种防止猪的霉菌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 |